掌握BIM技術將贏得未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是以建設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模型對建設項目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全生命周期進行協同管理,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形五大優勢,是建設領域一次新的技術革命。針對目前高速公路行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一、長期以來,高速公路營運管理系統的建設基本是專業、平行軟件系統,由于各系統的獨立性運行特征,進而形成信息孤島問題。造成這種現狀的起因是各軟件系統缺乏底層基礎數據的支撐及可朔源性;二、在運維過程中,基本是按照傳統方式進行“強制保養,計劃維修”,與實際應用脫節,一些不恰當的保養管理機制,導致疏漏了保養維修的歷史數據保存。三、高速公路管理系統種類繁多、資產數量龐大;運行過程因管理疏漏導致數據失真人工很難察覺,但對后期基礎設施、設備改造決策、管理、預算會產生相應影響。
基于以上問題,BIM數據模型應用的出現,起到了樞紐作用,可以有效的解決了長期困擾用戶信息孤島交互問題。且BIM 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系統,在 IFC 標準(建筑對象的工業基礎類數據模型標準) 的各種應用軟件, 如 Revit、Navisworks、橋梁監測 、隧道監測、邊坡監測、機電設備監測軟件和 BIM 數據庫管理系統之間建立一條標準化銜接通道, 創建橋梁、隧道、邊坡、機電綜合運維管理平臺。該平臺實現了運維數據在不同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不同軟件之 間的交互和共享, 將不同專業之間的數據流進行 有效對接, 實現海量數據的存儲與提煉. 該運維管理平臺, 能回溯設計施工信息, 集成全生命信息, 為建設項目各方提供了一個信息共享平臺, 輔助橋粱、隧道、邊坡、機電后期的運維管理機構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的管理及維護, 提高運維的管理效率。
BIM技術融入交通建設機電管理應用
目前交通行業設計、建設、運營的分離現狀及采用傳統二維設計帶來的信息量限制及建設過程信息的缺失,給交通項目建成后的運營維護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BIM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信息記錄、傳承問題。BIM通過在設計階段建立項目的三維建筑模型,繼而錄入建設過程中項目的土建、機電設備等相關信息,打造一個融設計、建設、運營等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可視化、一體化系統信息管理平臺,真正實現運營維護的信息化。
在交通項目中,國內大多數設計院都建立了基于BIM的交通基礎設計中心。該系統利用整合后的BIM模型信息,將設施資產管理與設備運維管理集成到三維可視化平臺,并結合物聯網技術,使用自主研發的手持設備及芯片,進行遠程管理。其功能主要為設施資產管理、設備運維管理、應急預案管理等。其優勢在于:基于數據庫的管理系統,調用的是邏輯關聯的信息,如設施三維模型與設施使用手冊、運行參數、保養周期等關聯,消除查閱紙質文件的不便;運維工單與維修人員和備品備件庫存管理聯動;應急工單與應急人員和物資聯動,提高運營可靠性和應急處理能力。
BIM數據模型應用的出現,起到了樞紐作用,可以有效的解決長期困擾用戶信息孤島交互問題,系統采用公有云或私有云為基礎,讓維護人員可通過PC、PAD或手機進行設備在線狀態實時查詢、報告,及維護任務相關操作,以確保整個營運系統健康運行。
高速公路管理平臺可基于BIM數據模型為核心的各子系統延伸應用
交通部和住建部對BIM政策文件
專業從事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統集成及相關交通產品設備制造的高科技企業,是中國智能交通領域的知名企業。